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平凉科技

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刘婧 来源:平凉日报 时间:2025-08-19 17:57

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织的浪潮中,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变量。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统筹用好资源力量,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则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方向。作为甘肃东向开放的重要节点和传统能源基地,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将科技创新作为突破发展瓶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平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夯实科技供给“基础桩”。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创新平台汇聚,实现投入集中、产出集中。一是聚焦优势领域建平台。全力推动甘肃医学院与深圳华大基因、天津医科大学共建甘肃省微生物大队列及多组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构建“聚焦引才+东西协作”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微生物组学为战略支点,推动甘肃从“医疗资源薄弱省”向“西部生物医药创新极”跃升,助力甘肃医学院打造成“健康甘肃科技引擎”,为西部大开发贡献生物医学领域的“平凉方案”。二是推广“平台+园区”模式。推荐静宁工业园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荐静宁县、庄浪县、泾川县申报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静宁县以“创新驱动,果、牛、蔬融合发展”为主题,以“静宁苹果”为主导产业,构建“农业科技综合创新一核引领,苹果、红牛、蔬菜产业三带联动,特色种植、标准化养殖、加工物流、休闲农业、科技服务五区协同”格局,推动苹果、红牛、蔬菜产业高质量跃升。庄浪县以“科技赋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导产业规划建设,聚力打造全省马铃薯产业资源集聚区、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泾川县以“科技支撑平凉红牛产业扩繁增量”为主题,以“平凉红牛”为主导产业规划建设,重点推进红牛产业扩繁增量。三是加大功能服务平台效能。抓住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功能强大、配套完备的服务平台,为创新资源要素高效流动、集聚转化提供支撑。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一批常设技术市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一批产业指向明确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孵化创业服务,最大限度集聚科技资源,促进产业耦合联动。

激活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科技领军“主力军”。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部署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供更多制度保障。一是扶持“大块头”。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中小企业等,不断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省、市科技攻关任务,不断加快产业重大技术突破。坚持“一企一策”跟踪辅导,综合运用研发后补助、项目支持、科技创新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所得税优惠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三高”企业遴选培育工作,力争年内培育“三高”企业2家,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年内达到30家以上。二是育好“专精特”。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助力企业深耕一域、做精专长,在市场、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借船出海”,尽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科技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大对国家科技重大任务的金融支持,构建丰富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今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企业各1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20家以上。三是创出“名优新”。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加速成果转化,在智能制造、绿色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中医中药等领域推出一批高质量新产品。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和健全技术转移管理机构,促进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供给的充分衔接。

畅通成果转化通道,架起产学研用“金桥梁”。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建立科技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机制,打造和建设新场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一是畅通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成果的供给、交易、落地机制,努力在“无人区”中形成更多“从0到1”的先手棋,掌握更多人无我有的“撒手锏”,通过云上推介和现场路演,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科博展会。积极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形成“企业出课题、院所搞攻关”“院所研发成果、企业承接转化”模式,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无缝对接。二是紧盯重点发力。加快能源煤化、平凉红牛、静宁苹果、智能制造、绿色建材、中医中药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支持与全市重点产业关联度大的各类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尽可能就地转化,解决好转移转化“两张皮”的问题。探索在科技成果落地机制中突出转化人的作用,通过利益挂钩和经济刺激推进无缝对接、深度融合。三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研发计划,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专利技术转化运用能力,推动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平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持续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机制和司法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预警、维权援助、快速执法等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事项、重点产业,持续深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加大科技项目和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取得一系列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才能在当前科技与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紧扣国家战略实施选题。包括“双碳”目标、黄河国家战略、粮食安全战略等,我们既有特殊功能,也有基础优势,要精心选择一批低碳转型、生态环保等攻关题目,加快建立技术攻坚责任制,加大资源投入,集中精锐力量,抓紧开展突破攻关,争取创造出有价值、能应用的创新成果。二是紧扣重点产业发展破题。在加快煤炭增储上产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培育壮大煤化工产业、促进煤电一体化发展,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镁基新材料、轻工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农牧特色产业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重大项目布局,破解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瓶颈,推动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实现新突破。三是紧扣供需对接责任答题。进一步完善行政、技术“两条线”责任体系,探索实施“地方负责制”“部门负责制”科研攻关模式,确保科研任务匹配发展需求,争取年内实现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的科技重大项目数量比例达到70%以上。

(作者为平凉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转自:平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