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岳晟同志在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责任编辑:岳晟 来源:平凉市科学技术局 时间:2022-04-15 15:12

打造有为科技  推动有效创新

为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提供科技支撑


——在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岳  晟

(2022年4月15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市科技局向会议作工作报告。

一、去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扣“三新一高”总体要求,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指向,着眼于打赢科技工作翻身仗的长远目标,健全完善市县联动机制,多措推进国省平台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狠抓重点指标督查调度,做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争进位的工作,总体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在继承中有提升,二是在拼搏中有收获,三是在平淡中有精彩。主要做法:一是突出政策赋能激励。针对我市科技创新机制不活、氛围不浓、人才不足、能力不强等问题,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引领加快创新型平凉建设的意见》。着眼于为科研人员“松绑”、为创新创造“架桥”,出台《平凉市关于鼓励支持科技人才服务产业企业项目发展的意见》。二是积极争取国省支持。把争取科技项目作为有力抓手,通过召开申报调度会议、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对申报单位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加大汇报衔接力度,多措并举提升立项率,共争取国家、省列科技计划项目25个,获支持资金1831万元,同比增长19.1%。三是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修订《平凉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新建《平凉市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管理办法》,对工业、农业和社会事业项目分类评审,采取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相结合综合评价项目,实行科研诚信“一票否决”,并召开市列科技计划项目发布会,总结提出组织申报工作经验。市级科技专项经费706万元,除兑现上年度各类创新平台奖补资金168万元外,投入538万元布局实施市列科技计划项目34项,安排自筹经费项目17项。四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复审5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0户。泾川县旭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发起,省内17家牛产业行业骨干企业和3所高校院所为成员,组建了甘肃省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五是深化东西协作交流。组织开展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陇上行”活动,举行“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揭牌仪式,签订津甘科技特派员协议。争取津甘协作财政援助资金805万元,极大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县级科技管理部门业务费紧缺的“老大难”问题。

一年来,全市科技工作的向心力、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推动力大大增强,有十五个方面的亮点:时隔十多年市委主要领导专题调研指导科技工作;市委主导制定鼓励科技人才“双创”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出台以激励为主要推动力的关于创新型平凉建设的《意见》;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专题监督调研科技工作;东西部科技协作机制第一次为5个县(区)提供科技援助资金;市科技局第一次请权威专业机构(省科技情报所)指导制定全市科技创新五年规划;第一次深入科研院所走访调研;在市列项目确定中第一次分类评审项目、第一次采用“专家评分+现场考察”筛选项目、第一次核查申报单位征信情况、第一次召开项目发布会。与此同时,这一年是,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专题研究部署和作出指示批示最多的一年;向国省争取项目和资金数额最多的一年;市上自主实施的项目和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国省下达的“三区”人才最多的一年;县(市、区)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最多的一年;市级财政投入、R&D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成果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最多的一年;全市科技考核排序最好的一年(在全省前进3个位次)。总之,虽然我们没有做到最好,但我们一直在追求更好。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整体不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自主创新能力较低,高质量科技供给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短板明显,支撑高质量发展动能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科技管理工作还存在理解把握“三新一高”导向不够透彻、指导工作思路不够活、推动落实办法不够多等问题。我们将正视差距、找准症结,主动担当、负重前行,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全市实施“强科技”行动思路举措

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强科技”战略部署,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进行了重点安排。结合我市实际,落实“强科技”行动,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

(一)创新科技工作理念。全市科技系统要自觉从全局和大局角度思考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观念大解放、思路大变革,切实增强新时代推进科技改革发展的能力。要辩证理解“全局中的科技”和“科技中的全局”,通过改革消除体制机制壁垒,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引导和聚集各方创新资源,制定出台《平凉市“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加快形成“大抓科技、抓大科技”的工作格局,全面增强科技发展的外在支撑性和内在协同性。

(二)狠抓科技平台培育。要把打造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来抓,高水平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面启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创工作。进一步推进平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改造提升工作,力争产业链终端更好地孵化科技型企业,催生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将高校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向九大产业链投射,以开展技术研发为核心功能,努力破解科研与市场“两张皮”问题。

(三)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要深入贯彻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政策文件。依托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进一步深化与甘肃医学院、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县(市、区)职教中心的合作交流。大力支持各类科技人才,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提质增效大显身手,在助推产业发展上建功立业。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发挥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强化以使命和贡献为导向的激励政策,加大科技贡献奖补力度,形成靠政策留人、靠待遇留人、靠环境留人的良好格局。

(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把成果转移转化作为一项管总的日常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搭建从咨询、孵化、加速到进入市场全过程的工作体系。要强化技术要素流动,推广“企业出题、高校院所攻关”、“高校院所研发成果、企业承接转化”等模式,提升成果与市场的契合度。要创新转化机制,贯通创新和成果转化链条,探索建立专用平台和专业人才库,健全科技成果登记、评价、管理和转化激励机制。

(五)强化科技组织保障。要推动联席会议常态化,加强对科技工作的把航定向和统筹协调。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支出稳定增长机制。要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强化“一盘棋”思想,弘扬“店小二”精神,扎实推进科技服务活动,努力打造更有深度、更有质感的科技服务软实力。

三、今年全市科技工作重点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全省“强科技”行动和我市“3659”发展思路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以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焦“三新一高”总体要求,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指向,认真贯彻2022年国省科技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强科技”行动方案、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决策部署,咬定打造有为科技、推动有效创新和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省排位前进2个位次(“两有进2”)年度目标,强化政治意识、廉政意识、问题意识、追赶意识“四个意识”,坚持目标具体化、任务清单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四化标准”,突出创新主体向高企争、创新平台向国省攀、科技项目向链上布、科技资金向高技投“四个导向”,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体系,在良种良法良技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迈出新的步伐,为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提供科技支撑。

主要预期指标是:

1.全市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44%以上,市、县(市、区)和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达到1.5%、0.5%、3%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各1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90家以上,建成省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家以上,备案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以上。

3.创建市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0家以上、技术创新中心5个以上、科普基地5个以上、众创空间4个以上、科技示范村10个以上。

4.选派“三区”人才6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1000名以上。

5.争取国省各类科技项目和平台奖补资金1500万元以上。

6.登记科技成果3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9亿元以上。

要实现以上目标要求,必须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四个意识”。全市科技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对标先进找准差距,解剖麻雀分析问题,迎难而上奋力赶超,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创新动力。

一要强化政治意识。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忠诚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二十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认真履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常态长效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夯实“三个基本”奋力担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活动,精心组织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相得益彰、与科研院所双向互动、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主题党日”活动,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

二要强化廉政意识。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落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各项要求,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正向指引和反面教育同步发力,完善内控机制,真管真抓真严,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干部没有市场,努力培养一支为人坦荡、心存敬畏、严守纪律、作风务实的好队伍,大力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要强化问题意识。全市科技工作者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经常开展纵向看、横向比,清醒认识我市科技工作最大的问题是对问题熟视无睹,深刻反思在全省排名靠后的症结是主观上努力不够,拿出背水一战的勇气、后来居上的志气、知难而进的锐气,着力解决长期存在的重视不够、氛围不浓、人才不多、投入不足、机制不活、基础不牢等问题。各县(市、区)和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要以政策不落实、落不实等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科技引领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和方针政策,结合全省“强科技”行动方案,依据《关于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引领加快创新型平凉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鼓励支持科技人才服务全市产业企业项目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出台相关配套落实政策,培育一批可复制的典型事例和成功案例,示范带动全市上下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参与创新。

四要强化追赶意识。坚持从能干的事情做起,把能成的事情办好,千方百计缩小与兄弟市州、县(市、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的差距,以实实在在举措向好的学、向强的比、往高处攀,把有为科技做足成色,把有效创新落到实处,力争实现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省排位前进2个位次的年度目标。创造条件让干部走出去培训提高、增长见识、解放思想、激发动力。采取专家请进来、干部上讲台等办法,举办“新理念、新技术、好政策”1小时讲解学习班即“211”讲习班,持之以恒提高干部职工知耻而后勇的眼界、能力和基本功,争当“开口能讲、问策能对、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标兵。

(二)坚持“四化标准”。全市科技系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精准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全面落实科技工作各项新要求、新举措、新行动。

一要坚持目标具体化。以务实、管用、精准为原则,系统修订县(市、区)和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科技工作考核评价办法,采取以定量为主导、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大定量考核权重、减少模糊指标分值,区分县(市、区)和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不同情况,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考评工作成效,重点考核财政科技投入、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技术合同成交总额、项目争取实施、科技平台建设、上级政策兑现等情况,“倒逼”各项预期目标指标顺利完成。以提高科技显示度为重点,全面提高创建认定标准,让市级创新平台成为难得的金字招牌。

二要坚持任务清单化。强化指标调度和科技统计,尝试开展县(市、区)和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工作。各县(市、区)、各单位及内设机构要将总体目标实化,将预期指标量化,梳理形成各自工作任务清单,把责任分解压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把时限细化到月份、到周次,层层传导压力,形成比拼态势,做到周有安排、月有进度、季有提升、年有突破,在完成底线性任务的基础上,交出亮眼成绩,争取更好结果,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千斤重担人人挑”的格局。

三要坚持管理规范化。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加快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不断进行机制再调整、措施再细化,大力推进科技管理流程再造。持续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从科技资源配置的全链条出发,重塑市级科技计划体系,推动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加强科技计划跟踪管理,严格绩效评价验收工作,对不按期申请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实施单位,加入科研“黑名单”,收回奖补资金,不安排新的项目。推动实施以诚信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完善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打破制约创新创造的繁文缛节。利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操作技能全员培训,并将市级科技项目管理、成果登记管理、创新平台认定、创新主体培育均纳入大数据管理平台,全面推行一网办、在线办、即时办。

四要坚持服务优质化。切实找准科技部门角色定位,针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关事业单位的所需所盼所愁,改方式、转作风、结亲戚,面向基层,下沉一线,加大交流,密切往来,及时调查研究,倾听愿望呼声,主动接受批评,着力解决困难,切实做到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上门服务、精准服务,实现由科技管理到科技服务的重要转变,着力打造服务型机关,真正当好科技人才的“娘家”。

(三)突出“四个导向”。全市科技系统要紧盯主责主业,抓住重点任务,立足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推动“+科技”变为“科技+”。

一要突出创新主体向高企争。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在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平凉红牛、静宁苹果、设施蔬菜、中医中药、绿色建材、智能制造、文旅康养、生态环保等领域,培育尽可能多的、示范效应明显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采用“政策+服务”、“项目+资金”等扶持手段,支持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培育形成创新型企业集群。积极吸纳企业参与制定技术创新政策、规划和科技项目决策过程,提升企业在科技事务上的“话语权”。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核心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

二要突出创新平台向国省攀。认真做好各类创新平台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全力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创建国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各县(市、区)尤其是崆峒区和静宁县要加大资金投入、企业引进、项目建设力度,不折不扣完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任务,提早做好明年迎接国省验收的准备,市上将采取专项督查、观摩交流、项目奖补、模拟评估等措施跟踪问效甚至问责。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平凉红牛核心区建设欠账较大、短板明显,与国家的验收标准尚有差距,请崆峒区政府及科技等部门再加把劲,尽快查缺补漏。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要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方案和建设规划等前期准备。华亭市要积极作为,高度重视创新型县(市、区)试点总结验收工作,切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牌子被摘掉。

三要突出科技项目向链上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源、突出重点,部署和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优势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迈进、由短链向长链延伸,打造科技感较足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拳头产品。坚持科技项目的科技性,以破解技术难题为牵引,完善“策划与凝练两智融通、培训与指导两手齐推、实用与应用两重优先、示范与带动两效相促”实践经验,优化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动研发任务更多由产业界出题、由科技部门招贤制度。对于事关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项目,协同争取国家和省列科技计划。主动加强厅市会商,争取和实施好所定项目。不会凝练项目、没有项目库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各县(市、区)要学习静宁做法,论证储备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项目。需要说明的是,从今年开始,市科技局将常年征集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短板技术。欢迎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随时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有益信息,我们将从中筛选凝练一些好的项目予以支持,或者用于推行“揭榜挂帅”制度。

四要突出科技资金向高技投。参照国省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导向,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出台市列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坚持项目资金化、资金项目化理念,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首先用于兑现平台奖补政策,项目资金重点投向全市九大重点产业领域,优质项目优先推荐享受市政府产业发展基金,有限财政投入主要用在良种良法良技的创新再创新上,更好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四)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体系。全市科技系统要大力倡导“以用立业、由智变金”,切实把科技人员的工作重心聚焦到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来,多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需求侧、供给侧、服务侧协同联动,在破解科技创新“细绳子”问题上迈出实质步伐。

一要出台政策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外地经验,根据《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及《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等政策法律,提请市政府研究出台《平凉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方案(2022-2025)》,加速推进我市科技成果市场化、资本化、产业化,从源头上、机制上、根本上研究解决长期存在的成果转化难问题。

二要搭建基本框架。坚持政务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理念,建立健全以技术经纪人制度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搭建起转移转化工作“四梁八柱”,着力推动技术资源多方面协同、技术供需多层次对接、技术价值多方式评估、技术交易专业化支撑、技术服务多样化保障。

三要筹建专用平台。针对科技成果的开放性、竞争性、独特性等特点,推行科技成果成熟度评价机制。加强与国内一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对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立平凉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用端口、栏目或者服务基地,集聚成果、人才、资金、服务、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把平凉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到全国,把全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到平凉,打造助推平凉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四要组建专业队伍。在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组建技术经纪人队伍。依托省内外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和科研院所、技术交易机构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组织技术经纪人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科技攻关、对接撮合和成果推广等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在我市探索开展职业技术经纪人职称评聘试点工作,让职业技术经纪人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创新岗位。

(五)做好其他工作。科技工作是一项内容十分丰富的系统工程,年内我们还要做好其他有关工作。

一要主动服务全市大局。组织干部职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一线体现科技担当,全力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城市更新行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配合省科技厅和市直有关部门尽好分内之责。

二要创新开展人才工作。支持“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在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在科技专家库的基础上,启动建设全市科技人才库。统筹各类科技资源力量,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助推全市重点产业链式发展。

三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充分利用网站、报刊、广播、电视和微信公众号等各类新媒体,大力宣传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动态和特色亮点,让创新成为平凉的新风尚。探索开展科技讲解大赛,持续深化科技下乡活动,认真做好“科技活动周”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科技意识。

四要拓展科技协作领域。抢抓东西部科技协作机遇,以协同攻关、团队合作为主要方式,加强同天津市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院校院企协同创新等多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先进资源、创新理念和帮扶资金,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我市主导产业聚集,带动我市科技工作更上层楼。

同志们,科技强市,势在必行,意义重大,知易行难,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实施“强科技”行动,落实落细“3659”发展思路,凝心聚力推动创新创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